close

根據所有找到的資料,跳眼法是中國軍隊常用的一種簡易估測距離方法。主要通過被測物的尺寸大小估判,結合相似性三角形原理,可以計算出被測物的大致距離。這種方法簡單好用,而且不需要借助器材,是野外判斷距離的常用方法。但是,這種方法誤差較大,也有它的局限性


主要誤差來自對物體的尺寸認知,還有偏移距離(跳眼間隔)的正確判斷。這個問題只能透過熟悉各種常見物體的尺寸與經常練習來克服;另一誤差來自大氣或地形的影響和物體輪廓的清晰度,這些會影響到對物體尺寸的正確判斷。這個問題只能累積經驗來克服

 


跳眼法基本原理


跳眼法利用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人的手臂長度為:b


雙眼間距離為:a


閉上右眼睜開左眼後,估算出被測物體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橫向距離為:c


被測物離我方的距離為:d


根據相似三角形原理,a : b = c : d


根據一般人體的比例結構,a : b = 1 : 10


所以d = 10 c

20140725-09  

 


操作方法:


1.將右臂伸直,豎起大拇指(比"讚"的姿勢),對準目標


2.閉上左眼,用右眼把拇指左側和目標左側對齊


3.維持姿勢(身體、手臂和頭)不動,閉上右眼打開左眼,用左眼透過大拇指看向目標。這時因為左、右眼的視角不同,大拇指相對於目標會往右偏移


4.從已知目標大小尺寸推算偏移量,將推算的偏移量乘以10,算出的答案就是距離


    *左撇子可以用左手反過來操作


例如:已知小貨車寬度約2.4公尺,以跳眼法測得偏移距離約小貨車寬度的3倍,偏移距離 = 2.4 × 3 = 7.2公尺,距離 = 7.2 × 10 = 72公尺

 


跳眼法基本練習:


1.在牆壁上畫出兩條垂直線(長短不拘),相距剛好1公尺


2.用捲尺從牆壁量出一段精準的10公尺距離劃線,練習時右手不要伸過那條線,且剛好和線保持一致切齊


3.平舉右手手握拳大拇指向上翹起


4.閉上左眼,用右眼從翹起的大拇指最左側望去,調整手臂讓牆上左邊的線與拇指最左側對齊


5.身體姿勢不動,閉上右眼同時睜開左眼,此時拇指的左側因視角不同也相對右移


6.跳眼的要求在於:左眼看和右眼看的拇指移動距離剛好是牆上兩條線間的距離(也就是1公尺),如果大於或小於一公尺, 請你稍微調整身體姿勢靠近拇指(注意拇指還是要與地上那條線一致),直到用拇指左側為參照標準,先右後左跳眼剛好是兩條線間的距離


7.牢記現在的姿勢,也就是你右手拇指和你眼睛間的距離。這就是你以後實戰中測距的標準姿勢

 

 


以上是針對已知被測物體的尺寸時的操作方法,那不知道被測物體的尺寸時難道不能用跳眼法來測距離?這個問題還是有辦法來處理


不知道被測物體尺寸時,使用跳眼法的必需條件:


1.被測物體上要有明顯的特徵,可以使拇指對齊的邊緣


2.直線前進或後退一段已知距離為計算參考距離;理想上是用捲尺測量,但實際上不可能隨時都有帶捲尺在身上。這時步伐距離就是很好用的參考,多測幾次找出自己的平均步伐距離,10步距離是較理想的參考數據。例如:我的10步平均距離是7.6公尺


3.偏移距離:基本上找到的資料所提到的方法是在伸出的右手夾一支直尺,和拇指成直角,以直尺的刻畫來判斷偏移距離;實際上當然不可能隨時都有帶直尺在身上,這時最好用的其實是拇指寬度(不用去量拇指有多寬,因為每個人的拇指寬度都不同)


操作方法:


1.將右臂伸直,豎起大拇指,對準目標


2.閉上左眼,用右眼把拇指左側和目標左側對齊


3.維持姿勢(身體、手臂和頭)不動,閉上右眼打開左眼,用左眼透過大拇指看向目標。這時因為左、右眼的視角不同,大拇指相對於目標會往右偏移


4.直線前進或後退一段參考距離,參考距離為已知尺寸(可以是任何單位:英尺、公尺、步數或其他單位)
5.重覆步驟1到3


6.這時會得到2個偏移值,在計算時區分為較大值(大值)和較小值(小值);通常前進時新的偏移值比原本偏移值較小,後退時新的偏移值比原本偏移值較大


    *.我是用拇指寬度當成是偏移值參考標準,偏移值為幾拇指寬為單位


7.距離計算公式


前進時,距離 = 參考距離 x 小值 ÷ (大值 – 小值)


後退時,距離 = 參考距離 x 大值 ÷ (大值 – 小值)

20140725-10  


例如:在遠處一棟大樓先以跳眼法測得偏移值為約9拇指寬,接著前進10步(我的10步平均距離是7.6公尺),再使用跳眼法測大樓得偏移值為約7拇指寬。大樓的距離是:7.6 x 7 ÷ (9 - 7) = 26.6公尺

 

 


找到的資料提到其他利用類似原理製作的輔助道具


1.使用直尺和繩子


文具行買一支直尺,然後在直尺綁上繩索,並在繩索長50公分處做個記號。這樣一來,依據比例原則,一公分=二十個密位;0.5公分=10密位;0.1公分=2密位


使用時將繩子一端拉到眼前,手持自製密位尺以水平方向對向目標,將繩子拉直(此時眼睛和尺的距離為50公分)


閉上一眼,測量出物體占了幾個密位,盡量量測準確


例子:要了解我與目標物之間的距離,將目標物的短軸吉普車測量得知有10密位,短軸吉普車一般的車長為3.5公尺,因此我與目標物之間的距離為:3.5 x 1000 ÷ 10=35公尺


類似原理的現成道具是有測距功能的軍用指北針(如80式或97式軍用指北針)

 

 

2.另外一個簡易的野外測量方式,拿一支普通的直尺就可以了!你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眼睛到手臂拿尺處的距離,例如說是0.62公尺

公式:


眼睛到手臂的距離 : 尺上量度目標物的刻度 = 你與目標物的距離 : 目標物的大小


例如:想知道這條河有多寬,請助理到河的另一邊站立,已知助理高1.7公尺,用尺量度的高度是1公分,那麼河的寬度為1.7公尺(目標物大小) x 0.62公尺(眼睛到手臂距離) ÷ 0.01公尺(尺上量度到目標物的刻度) = 105.4公尺


已知距離50公尺,用尺量度的目標高度是1公分,那麼目標高度為:50公尺(距離) ÷ 0.62公尺(眼睛到手臂距離) x 0.01公尺(尺上量度到目標物的刻度) = 0.806公尺

 


3.臂長尺


製作:


臂長尺是以自己手臂長的百分之一為刻畫單位,畫在鉛筆、木條或其他直條狀物品上製做成的直尺。例如我的手臂長62公分,則臂長尺一個刻畫為6.2公厘。在直條狀物品一端為刻畫0,每隔6.2公厘依序畫一個刻畫,如此就可以完成臂長尺


測量方法:


以手持尺,將臂向前伸直,使尺的0刻劃對準目標的一端,拇指壓在目標的另一端所對準的刻劃上,讀出刻劃數,然後按下列公式計算:
距離 = 間隔(高度)× 100 ÷ 刻劃數

 


4.三角孔板


製作:


取長約15公分,寬為8公分的硬紙板,中間用美工刀挖一個等腰三角形孔,使底邊長和高的比值為1︰2,底邊長等於自己臂長的10分之1,再在三角形兩腰刻上10等份刻劃,並從頂角注記0、1、2、3……10等數字,則兩腰上相應數字的孔間,表示臂長的百分之幾


測量方法:


手持三角孔板,手臂向前平伸,眼睛通過三角孔觀察目標,使目標的間隔(高度)正好落在三角孔的對應刻劃之間,讀出刻劃數,按照公式:
距離 = 間隔(高度)× 100 ÷ 刻劃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跳眼法
    全站熱搜

    未出師的小工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