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塑料骨架大棚的農場設計案起始於2018年,為了縮短開發時間決定種菜流程規劃、塑料骨架溫室設計,種植用機器設備...等等同時進行。
首先遇到就是種植形式的確認問題:老闆一開始就決定沿用水耕時"播種育苗→健苗→栽培"這樣的流程來搞土耕,不同的是水耕是一塊海綿到底,而土耕變成要依流程由小到大換土塊。老闆說要直接用成形土塊,要我先照他的意思畫出設備。
一開始說是要依照流程來堆疊土塊。但在討論過程中老闆發現圓柱形成形時,圓柱間多出的土料不好處理。
於是改成方柱形的土塊堆疊。
育苗土塊成形機構
建苗土塊成形機構
栽培土塊成形機構
討論時我就提出過這個方法不可行,因為土不像海綿只會吸水,土澆到水會崩解,加上菜根也會破壞土塊的完整性,在菜長大前保持土塊的完整性幾乎不可能;當然老闆完全不信,用手工做了幾顆壓緊的土塊種菜測試,不出5天土塊就崩解全滅。
老闆接著找到一家廠商,擁有可以把土塊作成像海苔卷的圓柱技術,外側包的是不織布。聽說對方開出天價的技轉費用,條件談不攏作罷。
接著老闆想到的是台灣已有的紙質育苗盤,要找廠商生產本農場專用的育苗盤。雖然我按照老闆的構想畫好圖,但我也講白了按圖是做不出來的,光是近80公分正方的尺寸和數百孔穴就很難開模。
紙質健苗栽培盤
紙質栽培盤
另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假設菜苗真的種出來了,要如何按老闆的構想把紙質育苗盤分割成單一個並移植?考慮移植這種問題不如買花卉農場用的小紙盆來種,不僅有現品不用開模,還不用搞分割這種高難度操作,之後老闆放棄開模這一構想。
再接著老闆不知道是受到何種天啟,要一次性的解決育苗及苗盤搬運問題,請另一位同事設計出可以跑在流利條上的組合式塑膠育苗盤和一體成形的塑膠健苗盤。
組合式塑膠育苗盤
塑膠健苗盤
但奇怪的是塑膠苗盤上為何還要放上紙質苗盆?答案是老闆另外又找了塑膠工廠設計立體的苗盤,做為蔬菜最後長大用栽培盤,稱為A形栽培盤,而紙質苗盆則是方便移植使用。
我對這3種塑膠盤設計提出反對意見,細節太多的大尺寸物件開模費用很驚人,但老闆和其他團隊成員都認為沒問題,然後我還是依照指示對塑膠苗盤和A形栽培盤設計出專用的相關設備。
組合式塑膠育苗盤清洗裝盆機
塑膠健苗盤清洗裝盆機
組合式塑膠育苗盤裝土機
塑膠健苗盤裝土機
塑膠健苗盤播種機
組合式塑膠育苗盤堆棧機
塑膠健苗盤堆棧機
組合式塑膠育苗盤分棧機
塑膠健苗盤分棧機
A形栽培盤蔬菜採收機
菜籃分棧/堆棧機
提出前幾項設備和溫室內流利條輸送系統的成本BOM表時,其他團隊成員被預估的高價嚇到了。之後塑膠工廠的開模報價單也送來了,總費用近200萬,老闆就像被澆了一盆冷水沉默了。後續只畫到一半的設備全暫停,暫時改成全力修改設計溫室架構圖;原因呢我想主要是流利條用量的問題,畢竟按照老闆的規劃中,占地約800坪的溫室內流利條需求用量最少約是20公里長。流利條的成本幾乎大於所有設備成本總和,再加上溫室骨架修改後的成本,至少比老闆原先的預設成本多了近6倍。
就這樣過了約2個月後,和老闆先行到大陸的設計團隊又設計出可沖壓成形新的超大平面栽培盤,是上面要另外擺紙盆的設計,另外有底下附輪子外框的組合式A形栽培盤。不知道又是誰的主意,又回到紙盆疊羅漢的設計上。
健苗盤
育苗盤
周轉盤
組合式A形栽培盤
這4種塑膠栽培盤也不和我討論說明要如何使用的流程,只直接給CAD檔下指示要我設計出相關設備。說實在的不知道栽培盤的使用流程就盲目設計,到時若機器設備兜不攏就是大問題了。
播種機
健苗盤排盆機
育苗盤排盆機
周轉盤排盆機
健苗盤裝土機
育苗盤裝土機
周轉盤裝土機
育苗盤壓土沖孔機
周轉盤壓土沖孔機
健苗盤堆棧分棧兩用機
育苗盤堆棧分棧兩用機
周轉盤堆棧分棧兩用機
移植機_健苗到育苗盤
移植機_育苗到周轉盤
其他設備還沒有開始設計之時,在2019年9月被找去大陸支援農業博覽會的展出。
到達時才知道老闆另外找了其他台灣團隊設計全部機器設備,只剩下組裝而已。栽培盤只剩3種,周轉盤不見了。紙盆也變成紙漿育苗盤,還要人工分割成單個;而找我去支援的原因果然就是機器設備兜不攏,還沒有任何人知道整個動作流程動線,虧你們先到大陸近半年,居然沒人發現問題?而我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總算在農業博覽會開始前把機器兜好到可以展示。
直到離職前栽培盤還在搞新花樣一再翻新設計,我總認為只要老闆還搞不清楚土耕農業以人工管理為主的本質,設計出的栽培盤都是不堪實用的垃圾。